克罗地亚足球,一个名字。
很多人一听,脑子里冒出的就是技术、中场大师、还有那身红白格子球衣。
这没错。
但那是过去。现在,它更像一台零件老化、跑不动的旧机器。

一个叫莫德里奇的人,39岁了,还在场上拼。
他不是在享受足球——他是在撑着这台旧机器,不让它散架。
他一退,这台机器可能就彻底停了。
这不是危言耸听,是正在发生的事。
你看数据。1998年,世界杯季军。2018年,亚军。
两次辉煌,靠的都是中场。
苏克、博班那批人,把球传给了莫德里奇、拉基蒂奇这批人。
一代传一代,像接力棒。
2018年之后,这根棒子,传丢了。
2022年还能进四强,是个奇迹。
靠的是老将们最后一点油。
新上来的人呢?
除了后卫格瓦迪奥尔,几乎没人能站住脚。
一到大赛,脚下就拌蒜,心里就发慌。
这就是断层。
问题出在哪?
一个词:僵化。
这么多年,克罗地亚足协就盯着一个地方——萨格勒布迪纳摩。
所有好苗子都往那送。
以前,这里确实是天才工厂,莫德里奇就是从这出来的。
现在,工厂的生产线变了。
他们开始强调身体、跑动,不再抠技术细节。
路走歪了。
隔壁的塞尔维亚,已经开始用电脑分析球员数据,用科学方法教小孩踢球。
克罗地亚呢?还在靠老教练的“感觉”和“经验”。
更要命的是,他们的U21国家队,就是21岁以下的那批年轻人,已经连续三届,连欧洲青年锦标赛的门票都没拿到。
根都快烂了。

国内的联赛,也在垮。
克罗地亚甲级联赛,球员的平均年薪,连欧洲五大联赛的零头都不到。
什么概念?
一个有天赋的年轻人,刚踢出点名堂,就得赶紧走。不走,就没前途。
比如一个叫苏契奇的,号称“新莫德里奇”。
19岁就去了德甲莱比锡。
太早了。基本功还没练扎实,人就废了。
钱也越来越少。
2024年,联赛的转播费收入,比六年前少了40%!
俱乐部没钱,第一件事就是砍青训的预算。
恶性循环。
踢球的人,也在变少。
克罗地亚人均GDP,只有欧洲平均水平的60%。
对普通家庭来说,送孩子去踢球,成了件奢侈的事。
尤其是农村,孩子们没地方踢,也没人教。
官方数据,18岁以下的注册球员数量,比2010年少了整整四分之一。
水塘里鱼都少了,还想捞出大鱼?概率太低了。
美加墨世界杯,对克罗地亚来说,可能就是最后一次风光了。
之后,会沉寂很多年。

说完这些背景,再看眼前这场比赛。
我发现一个细节,很有意思。
克罗地亚这支队,主场和客场,完全是两个样子。
像两个人格。
这种不稳定的表现,加上背后那么多烂摊子……
这场对黑山的比赛,我不看好他们。
很多人都喜欢追热门,觉得稳。
我不一样。
我专挑那些看起来不太可能发生的“冷门”去琢磨。
尤其现在这赛程——“四天两赛”。
球员不是铁打的,这么高强度的比赛一压,不出岔子才怪。
冷门,只会多,不会少。
事实也证明,这条路是对的。
上周,珀斯光荣0:1中央海岸水手,抓住了。
桑德兰2:2阿森纳,也抓住了。
还有悉尼2:0麦克阿瑟,斯托克港1:1维冈竞技……
都一一踩准了点。
这股劲头还在。
我一直琢磨一个事,看任何东西,都得看它骨子里的东西。
表面那些花里胡哨的,最容易骗人。
这个圈子里,装模作样的人太多。
像我这样,坚持二十年,安安静静写点实在东西的人,反而声音不大。
这事,有点无奈。
每天中午三点,我都会准时把想法写出来。
除了这一场,中午一点的时候,我还会分析德国VS斯洛伐克,还有北爱尔兰VS卢森堡。
老地方,那五个字:【刚好遇见我】。